岭南派中国国画大师-赵少昂题
黄硕瑜是赵少昂教授早期得意门生,对其厚爱有加,多次为弟子黄硕瑜题字及书信勉励。
黄硕瑜是赵少昂教授早期得意门生,对其厚爱有加,多次为弟子黄硕瑜题字及书信勉励。
黄硕瑜多年来经常得到忘年之交李可染大师的指点,得益非浅。大师多次授黄硕瑜匾牌鼓励他在海外把中国艺术发扬光大
(译文)戊辰之夏黄硕瑜兄画展于津门开幕,余激赏其神思飞扬,气韵不凡。黄兄诚笃忠厚人也,何笔下跌宕纵横,如此故知人之为性有深藏韬光者,此艺林非常才或有之,黄兄其自珍矣。
艺术家登堂之日,就是他她任性 LICENCE 之时。多伦多画人中,能广为论者誉为“跌宕纵横”、“气势”、“挥洒淋漓”,唯黄锡儒一家而已。爱就他在多市第三度个展嘉华画廊十二月九日起之前,除近年来曾列述其画质与画灵以外,再以其“任性”之妙,略述一二。
艺术家之任性非常之“放肆”,更非纨绔子弟之“取闹”可与伦比。任性乃基于技法之娴熟、文化之使命、艺术良心所激发之责任感,以及艺术家个人傲骨的凭藉。
锡儒的技法,从传统笔墨到媒介的扩张,令人不能不赞。就因为他的技法已臻白热,所以他能在应付有余之下,可任意大量造险、造奇、造势、造意、章法惊人。未识者以为与师承有关,愚意不以为然,而应重视其长年“寒窗”“修炼”与秉赋独厚之所致。以“石鸟”一帧足可自现。
文化使命,当兮承继、觉醒、与前瞻三面。就承继而论,当非抄袭,而系以继绝学之心,承先人之志;觉醒则为洞悉当今文化精髓之所在与其对全人类之影响;前瞻则为凭诗人之心,举手投笔,在在掘人间应走而必达的远影。锡儒画作中可以说不仅“人面”依旧“桃花”也正在“笑春风”,可以说无论笔墨、主题物等,不兮愧山河、偶与写意,无不是尽心尽意全力继承。在觉醒一面上,锡儒以“深忧”“夏日晴岚”诸作,对近代与当代文化进展中的光影、透视之觉醒,较之前人,绝不仅只进一步而已。尤以“石鸟”一帧,对东方人目下追求不得与痛恨难泄的情愫。可以说“觉”之甚切、“醒”之惊魂了。而锡儒在“前瞻”一面上,尤在美的追求上,刻意对有容与唯微两心法的表现,均是勿庸忽视的。
论及艺术责任心,当再度大声呼吁,绘画并非消闲之贱物,而是文化重头作为。从八九年展出的作品中,锡儒特重“鸟”作,而从岭南之“鸟”,一变更为八大之鸟,且表现尤烈,这兮八九年华人壮烈情怀,自必不需多加赘言。冷眼国内外,怀此艺术良心者,屈指能得几人?
及此,已见锡儒傲骨。然此傲骨,究以何物作依凭?有心而目力锐利者,则不难看出其藉国画画灵中的简、淡、静、闲之平野,平地掀起瓜瘦如柴、禽目怒对天下,伤痕累累之夏荷抱伤独立矗上云霄,以及其浓墨鲜彩点出的荷塘,笔笔在写傲骨之所翘,并假国画之体、敲若木铎,警惕天下冥顽、无耻华胄,应以有为者、当仁不让为矢志,奋起自救而救人,始可自立于此时此空,而心无愧于天地才是。
台湾资深评论家-彭册之
中华民国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十二月七日)
荔枝因其与“利”谐音,故有“大利”、“吉利”和“一本万利”之意,在中国画中一直因其吉祥寓意而广受画家和收藏家青睐。正如清代广东籍画家伍学藻在其《一本万荔图》中所题:“借字声以取吉祥,唐宋画院多有之”。虽然以笔者有限的阅历,尚未在传世作品中发现唐宋人所绘荔枝,但至少自明代以来,便有画家热衷此道,“吴门画派”画家沈周的《荔枝白鹅图》便是现存所见较早的荔枝名作。清代的张问陶、金农、居巢、居廉、吴昌硕到 20 世纪以来的齐白石、方人定、陈大羽、林丰俗、陈永锵等都有过创作荔枝绘画的经历。
在当代岭南画家中,黄硕瑜可谓一个集荔枝题材大成的名家,其荔枝画别树一帜。黄硕瑜先后师从梁伯誉、赵少昂等,虽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寓居加拿大,其画风受到加国影响,但其绘画谱系仍然属于“岭南画派”一支。他所画荔枝,特别重视其形,尤其质感。其荔枝在其笔下晶莹剔透,栩栩如生。
他所画荔枝,善于将荔枝置于不同环境中加以渲染,如山坡、村野、茂林、荒山、古树……等等,突破了前人所绘荔枝仅画折枝或局部的流风,在题材、衬景及构图上都作了大胆的革新与尝试。这一点,与“岭南画派”诸家一直以来所提倡的语言变革与艺术创新是一脉相承的。黄硕瑜的荔枝在赋色上也多采用鲜艳的朱砂兼赭石,并施之以水,达到鲜活的效果。他以没骨法写果实,细微处如荔枝刚刚成熟欲采摘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明代诗人丘濬的《咏荔枝》诗中有“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之句,在黄硕瑜画中似可找到相似的视觉体验。
黄硕瑜以其独有的驾驭水墨与色彩相融合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呈现了岭南佳果的形象。
其荔枝画受到书画收藏界的追捧,其名声亦广播于海内外。更为难得的是,他信奉“独乐莫如众乐”的人生理念,以一己之力,兼济天下。他多次参加诸如抗洪救灾义卖、帮助弱势群体筹款等公益行动。正如其生动活泼的荔枝画向来被视作是“吉利”和“大利”一样,黄硕瑜的绘画及其善行,也必将为其带来一本万利。我想,这便是其画品与人品所带来的必然因缘。
朱万章
二 O 一六年七月十日于京城景山小筑之梧轩